黨的二十大報告歷史性地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指明了方向、擘畫了藍圖。
一、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給予了明確界定。
世界歷史進入近代階段,這是與現代化發展緊密聯系的。得益于幾次工業革命的引領和帶動,西方現代化發展一騎絕塵,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西方世界的發達程度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域。西方國家不僅通過現代化的發展改變著世界,同時也將現代化發展的經驗固化為知識體系,牢牢把控著現代化發展的解釋權和話語權,從思想和觀念的層面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在壟斷話語霸權的主體敘事中,現代化像私有財產一樣,被西方國家宣示為自家獨有的存在,給現代化打上了深深的西方烙印,也就毫不掩飾地將“進步”和“西方化”的標簽堂而皇之地賦予給了現代化。同時,在其“現代化”的話語迷霧下,“落后”“傳統”便與東方畫上了等號。
同其他非西方國家一樣,近代中國也無法回避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潮流,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裹脅下,被迫開啟了現代化發展進程。在斗爭和探索中,實現民族獨立和摸索現代化發展道路,歷史地聯結在一起,孕育出走獨立自主的現代化發展道路的現實要求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夙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前仆后繼,在“嘗試——失敗——再嘗試”的反復摸索中,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人不負使命,最終帶領中國人民成功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歷史和實踐無可辯駁地證明,走其他任何道路都是死路,只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才是民族崛起和復興的必由之路。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功突破了現代化發展的西方模式,一個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方式和發展路徑完整地呈現出來,使現代化具有了深刻的“中國式”的范式價值和典型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本質地區別于現代化的西方模式,其根本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世界上所有非西方國家,幾乎沒有誰不想獨立自主地開展現代化建設,然而,卻鮮有國家像中國這樣,在歷史的選擇和實踐的發展中形成強大的政治權威和領導力量,并帶領人民按照本國實際和設想來獨立自主地建設現代化。而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本質地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卓越領導。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推動“四個現代化”發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走出了一條既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方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又實現了現代化發展與本國國情的深度結合。毫無疑問,中國式現代化所具有的范式價值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它不僅現實地回應了資本邏輯主導的現代化發展并非唯一道路,也通過社會主義的中國實踐賦予了現代化發展以人類解放為方向的價值內涵。
二、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現代化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歷史性概念和范疇。在人類擺脫“人對人的統治”“物對人的統治”,走向自由解放的進程中,現代化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歷史過程,是人類社會生產力革命性變革的歷史過程,是社會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革命性變革而深刻調整的歷史過程。事實上,現代化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歷史范疇,不可以用形而上學的思維和封閉僵化的標準去衡量和界定。也就是說,現代化不存在所謂的統一固化的指標體系,只有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實踐中所形成的具體的歷史的現代化發展路徑和方式。
同樣,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亦沒有固定模式和統一標準可循,而只能立足中國實際。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實踐,清晰地勾勒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路徑。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守正創新,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契機,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全面的闡釋。首先,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提綱挈領地對中國式現代化給予了基本定義。緊接著,報告又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全面解讀,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從人口規模來看,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地區、民族抑或共同體,有過十幾億人口規模的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不僅凸顯了中國特色,更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難度。從價值導向來看,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少數人享有的現代化,而是十四億多人口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從文明形態來看,中國式現代化不只是物質資料生產的富足,也同樣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富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協調促進的現代化。從生命意義來看,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單向度向大自然一味索取甚至破壞人類生存環境的現代化,而是更注重生命意義、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視作生命共同體永續發展基本要求的現代化。從發展格局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絕不是野蠻征服和血腥掠奪的現代化,而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現代化。這樣,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從人口規模、價值導向、文明形態、生命意義、發展格局等五個方面,全面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義。
雖然,現代化沒有全球統一的指標體系作為界定的標準,但并不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沒有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那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深刻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所具有的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全面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科學內涵所透射出的實踐張力。
三、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偉大實踐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為我們指明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建設的方向和目標。黨的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擘畫了宏偉藍圖。
西藏獨特的歷史人文背景、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發展特征,使得西藏現代化發展必然具有著立足西藏特殊地域實際而展現出的個性化特征。然而,西藏現代化建設絕非游離于中國式現代化之外的孤立存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實踐構成。因此,西藏的現代化建設,同樣具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國家整體發展的一般性特征。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要求,對于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必須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偉大實踐。
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偉大實踐,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全面貫穿到西藏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西藏各族人民最堅強的依靠,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西藏得到貫徹落實,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建設的正確方向,確保西藏各族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凝心聚力、勇毅前行。
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偉大實踐,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充分立足中國國情和西藏區情,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堅持做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始終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偉大實踐,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群眾路線,始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維護和發展好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現代化建設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西藏各族人民。
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偉大實踐,必須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著力推進“四個創建”,努力做到“四個走在前列”,全面推進改革創新,繼續深入擴大開放,努力破解影響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建設的動力和活力。
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偉大實踐,必須堅持發揚斗爭精神。要發揚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堅決做到“六個表率”,在工作中不斷涵養和增強斗爭意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增強能力、錘煉作風,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通過頑強斗爭開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建設的新天地。
藍圖已經繪就,任務艱巨繁重,西藏各族兒女必須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踔厲奮發、砥礪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而團結奮斗。(執筆:毛奇)